隔壁水果店张老板发现,最近扫他个人收款码的顾客偶尔会收到“对方账户疑似经营用途”的提示。他这才意识到,用了多年的个人收款码,真的需要改变了。
2025年以来,央行对支付受理终端的管理政策全面落地实施。个人静态收款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而对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用户,则要求参照特约商户管理。
这一变化并非突如其来。央行早在2021年10月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经过三年多的过渡期,如今政策已全面落地。
01 个人与商户的界限
“我这早点摊小本生意,一天也就收个几百块钱,还需要专门申请商户码吗?”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区卖早点的王阿姨有这样的疑问。事实上,像王阿姨这样的小微经营者在全国数以千万计。
政策并非“一刀切”。根据央行规定,个人收款码仍可继续使用,但针对的是个人之间的小额转账。而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用户,则需使用商户收款码。
什么样的行为被视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支付协会给出了具体界定:全年个人收款累计超80万元或月均交易超2000笔的用户,将被系统自动标记为经营主体。 这也回应了用户消息中“个人收款超这数要升级”的说法。
对于小微商户而言,最实际的考量或许是费用问题。个人收款码多数情况下没有手续费或费率较低,而商户收款码费率通常在0.38%至0.6%之间。这对利润微薄的小生意来说,确实会增加一定成本。
但转为商户收款码也有其优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表示,升级后可享受更高效的交易对账等服务, 并支持信用卡付款,还能获得账务管理、交易对账、特定营销等增值服务。
02 政策背后的安全考量
央行这些规定出台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安全考量。随着支付的普及,个人收款码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跑分平台”就是其中之一。不法分子以高额收益为饵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中。 这种乱象扰乱了条码支付业务正常秩序,影响了涉赌“资金链”追溯机制的实效。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部分市场主体变造交易的手段不断翻新,通过擅自更改终端交易路由、商户编码、商户名称、交易地址等方式隐藏违规交易,导致交易信息难以还原真实消费场景。”
这不仅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投诉纠纷的问题,更可能为不法分子借道转移违法犯罪资金带来可乘之机。
新规对个人静态收款条码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确有必要的实行白名单管理。 同时,对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也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要求, 以防止不法分子规避政策。
03 小微商户的现实选择
面对新政,小微商户需要如何应对?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中复杂。
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手续相当精简。支付机构按照最少、必要原则精简提交的材料,并主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交。 有的个人商户仅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店铺头像或摊位照片即可。
费用方面,支付协会也明确表示“就低不就高”,对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的小微商户、个人经营者,参考个人收款码标准收费,减少商家财务成本。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均表示,用户可免费领取物料码牌,升级过程完全免费。
对于更小规模的摊贩,政策也体现了充分的灵活性。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明确表示,绝大部分用户不受影响,“特别是零星销售自己生产的季节性农副产品或自身手工小商品的乡镇居民、城市地摊流动商贩等用户基本不受影响。”
对于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的小微商户,将能享受到更好的权益保障。支付宝方面表示,升级后原有的收钱免费、提现免费等权益将继续享有,还将享有更高的“敢收敢赔”保障额度等权益。
04 支付市场的格局重构
收款码政策的调整,正在重构整个支付市场格局。最直接的变化是个人收款码与商户收款码的界限更加清晰。
随着监管政策的深化,支付市场正经历一场兼顾安全与创新的深度变革。 2024年5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央行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以“零容忍”态度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正在加速渗透至各类消费场景。 截至2025年9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14.2万亿元,钱包开立数量突破10亿,月活跃用户达3.5亿,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250多个城市。
政策层面也在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普及。2025年6月央行公告要求,所有商超、餐饮、交通等商户需在3个月内完成数字人民币收款码铺设,手续费率上限降至0.3%,较传统POS机手续费降低50%,显著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四码合一”聚合码正在逐步普及,实现微信、支付宝、云闪付与数字人民币的一体化收款。 这种整合为商户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消费者创造了更顺畅的支付体验。
05 远程收款的特殊安排
新规对远程收款的影响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这是否意味着合理的远程收款需求无法满足了?
实际上,政策并非完全禁止远程收款,而是采取了更为规范的管理方式。对于确有必要的用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实行白名单管理,支持远程收款功能。
同时,《通知》提出,要审慎确定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防范白名单滥用风险。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日常的远程收款需求仍然可以通过动态收款码满足。动态收款码每次支付都会更新,有效降低了被恶意利用的风险。而针对静态收款码的远程使用限制,主要是为了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其进行非法交易。
06 防范诈骗的重要提醒
随着收款码政策的调整,近期有用户反映,有人打着“个人收款码升级”“更换码牌”等名义进行诈骗。 支付协会公告提醒会员单位畅通渠道,加强和用户的沟通解释,避免不法分子借机诈骗。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提醒用户,官方升级全程免费,不会有线下推广环节。 若有相关人士上门推广,应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用户切勿向他人泄露自己的账户信息,任何要求付费才能升级的行为都可能是诈骗。
正规的升级渠道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官方APP进行操作。支付宝用户可以在支付宝搜索“商家服务”完善信息;微信支付用户则可以在微信搜索“收款小账本”,进入“收款商业版”按要求注册商户号。
央行新规的过渡期已经结束,现在各支付机构已经完成了系统升级和调整。对于小微商户来说,如果尚未完成升级,但确实有经营活动需求,应尽快通过官方渠道办理,避免影响日常收款。

央行表示,《通知》总体上有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长远来看,《通知》关于规范个人收款码的相关要求将提升对个人经营者和小微商户的收单服务质量。
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收款码用户,收单机构应当按照商户服务标准提供支付服务,按规定建立商户与收单结算账户等要素信息关联对应关系,这有助于从源头防范外包机构挪用资金、大商户“二清”等风险,更好地保障个人经营者和小微商户的资金安全和服务体验。
你的收款码升级了吗?作为消费者或经营者,你对这项新政策有什么切身感受?欢迎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我们一起探讨这一影响数亿人支付习惯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