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跟一座城市的感情能不能再深一层?答案大概率藏在一天三顿里。
国庆假期走到中段,“吃货对账” 模式准时上线 —— 社交媒体上,外地游客扎堆吐槽 “排队几小时的必打卡店,味道差到踩雷”;评论区里,本地土著急得拍大腿 “那是网红炒作!要去咱本地人常去的馆子啊”。
明明在同一座城,游客的 “美食雷区” 和土著的 “私藏宝藏” 却像两条平行线。出租司机、本地老饕再热心推荐,影响力终究有限,游客怕 “口碑夹带私货”,思来想去还是跳进了网红餐厅的坑。
直到高德带着 “扫街榜” 出现,这道横在游客与本地美食间的鸿沟,突然被彻底填平。
9 月 10 日,高德扫街榜一上线就炸了 —— 单日用户规模突破 4000 万,靠的不是营销炒作,而是 “全球首个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榜单” 这个硬标签。
国庆前,它更贴心放出《全国 TOP100 餐厅》指南,光看着名单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对怕麻烦的人来说,这份榜单是 “旅游减压器”,跟着吃就不用怕踩雷;对爱探索的人来说,它更像美食版 “沙盘世界”,每天都能挖出新惊喜。
很多人不知道,扫街榜其实分 “两大阵营”:
不少网友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它的靠谱:国庆没碰一家网红店,专挑扫街榜里的 “烟火小店” 吃,吃完像逛大观园的刘姥姥,忍不住感慨 “不管叫啥名,样样都好吃”!
原来扫街榜不只是一份美食清单,更是帮我们找回 “本地人情味” 的钥匙 —— 翻着评论里 “找到童年味道” 的感动、“意外发现宝藏” 的惊喜,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也跟着食物的香气慢慢清晰起来。
如果你以为高德只能查美食,那格局就小了。现在的高德,早被 3 亿用户开发出 N 种 “打开方式”,活脱脱一个 “私人生活管家”。
像我这种 “低能量体质”,最离不开的就是无障碍导航—— 能直接规划无台阶路线,拎着大包小包不用再对着 “天梯台阶” 绝望。对带娃、坐轮椅的朋友来说更友好:截至 2025 年 3 月,高德轮椅导航已覆盖 69 座城市,无障碍导航(含视障导航)累计服务超 2 亿次。
连钓鱼佬都把高德变成 “垂钓神器” 了!在 “地图小程序” 里,一键打开钓鱼地图,能看到全国钓友分享的钓点,还能薅到垂钓园榜单,大大降低 “空竿而归” 的概率。不止钓鱼,遛狗、遛娃、外卖、铺货送货地图…… 你能想到的生活场景,几乎都有专属地图。
比这些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高德还在悄悄织一张 “安全网”:
有人说,现在高德的 “开发度还不到 1%”,但它早已跳出 “导航工具” 的定位,变成了 “生活的链接者”—— 而这份链接的核心,正是 “真实”。
就像扫街榜能火,本质是它打破了传统榜单的 “刷分注水”:不靠文字评价,而是靠用户真实的 “导航到店行为 + 反馈”,既平民又权威。难怪有人说 “传统榜单是写出来的,高德扫街榜是走出来的”。
这让人想起 125 年前的《米其林指南》—— 靠 “真实在场性” 成为经典,却因地域差异在中国 “水土不服”;如今高德扫街榜用 “用户用脚投票” 的方式,画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美食图鉴,这不仅是一次美食榜单的升级,更是平民文化的一次回归。
数据也印证了这份 “链接” 的力量:2025 年国庆当天,高德单日活跃用户突破 3.6 亿,创历史新高;扫街榜上线仅 23 天,累计使用人次超 4 亿,10 月 1 日当天 “烟火小店” 流量涨了 300%,餐饮订单增 150%,为线下服务业带去数千万客流。
社会学专家项飙曾说 “现代人正在失去对‘附近’的感知”,而高德正在做的,就是用美食、旅游、钓鱼、遛狗这些小事,重新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链接 —— 当我们跟着扫街榜找到本地小店,用无障碍导航轻松出行,在钓鱼地图上认识同好,那些 “消失的附近”,正在慢慢回来。
或许未来,我们对 “生活” 的想象,还能在高德上挖出更多惊喜。毕竟,这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