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这一天,悄然投下了一枚足以搅动本地生活格局的“深水炸弹”,高德地图正式推出全新功能“高德扫街榜”。
“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当高德CEO郭宁在发布会上说出这句话时,不少业内人士心头一震。在流量变现早已成为行业常态的今天,一个平台主动宣布“不卖榜”,听起来像是一句理想主义的口号。
但这一次,高德似乎动了真格。
“扫街榜”并非基于商家竞价排名,也不是靠刷好评堆出来的“网红榜”,而是依托高德地图每天数十亿次的位置行为数据,结合用户真实出行轨迹、停留时长、复访频率、路线规划等多维行为模型,生成的一套行为+信用的全新评价体系。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每一家上榜小店,都是被真实脚步“走”出来的。
打开高德App,你会发现,“扫街榜”目前已覆盖美食、酒店、景区三大核心场景,其中尤以“烟火小店”最为亮眼。
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评分4.8”或“销量1万+”,而是用更鲜活的维度告诉你:
“轮胎磨损榜”:那些值得你专程驱车几十公里去打卡的宝藏店铺;
“多次前往榜”:回头客爆棚,吃一次就上瘾的“私藏清单”;
“本地人爱去榜”:游客找不到,但老城居民从小吃到大的地道味道;
“状元榜”:综合评分断层第一的“城市招牌”。
这些名字听着有趣,背后却是AI算法对海量出行数据的深度挖掘。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说:“我们想用真实数据,还原10亿人的真实选择。”
这不是在推荐餐厅,而是在打捞那些藏在街角巷尾、靠口碑活着的“烟火好店”。
值得注意的是,据多位接近阿里内部的人士透露,“高德扫街榜”是集团级别的S级战略项目——上一个拿到这个待遇的,还是“淘宝闪购”。
从“到家”到“到店”,阿里的本地生活版图正在悄然重构。
过去几年,美团凭借强大的地推能力和用户习惯,在到店餐饮、酒旅等领域建立了深厚壁垒。而抖音则以内容种草+团购切入,迅速分走一杯羹。
阿里呢?曾经有口碑,后来有饿了么,但始终未能真正打破僵局。
如今,高德地图月活已超7亿,日均定位请求破千亿次,拥有最精准的线下行为数据。这一次,阿里选择用“数据+信用”作为突破口,不拼补贴、不搞竞价,而是让真实行为说话。
这既是对“刷单刷评”乱象的反击,也是对中小商家的一次公平赋权。
伴随“扫街榜”上线,高德同步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宣布将投入超10亿元补贴,用于扶持上榜商家,提升曝光、引流到店。
这意味着,一家藏在老城区的牛肉面馆,只要足够好吃、足够有人气,就有可能登上“本地人爱去榜”,获得平台千万级流量推荐,而无需支付任何推广费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高德想做的,就是那个帮你把香气传出去的人。
郭宁在发布会现场说:“我们希望每天为全国线下店铺多带去1000万消费者,每天为小店带来5000万次精准曝光。”
这个目标听起来宏大,但如果依托高德的地图场景——用户本就在找店、导航、出行——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推荐,转化效率远高于传统内容平台。
今天的互联网,推荐机制早已被算法和资本深度渗透。你看到的“爆款”,可能是买来的;你刷到的“网红店”,可能吃完就想拉黑。
而高德扫街榜的出现,像是在提醒我们:真实的选择,才最有力量。
它不追求“种草”,而是记录“足迹”;不制造幻觉,而是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
在这个AI狂飙的时代,我们终于看到技术被用来做一件朴素的事:帮好店被看见,让真心被回应。
在高德app内,搜索高德扫街榜便会出现相关页面,此外,高德扫街榜的评选规则已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