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计划拟定于2026年4月落地,征收标准依据收入而定,每年从2400日元到12000日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20 - 600元),收入越高,缴纳金额越多。从表面看,这是面向全体医保缴纳者的全民征税,但最终受益方仅指向育儿家庭。这种“全民买单、部分受益”的模式,无疑触动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广泛争议。
现在日本年轻人不婚不育可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全国平均男性不婚率达到28.25%,女性达到17.81%,合计高达46.1%。也就是说,4个男人里至少有1个要打一辈子光棍,6个女人里就有1个选择终身不婚。2023年,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与1970年代高峰期相比,减少了近六成。在东京都,最新数据显示52%的家庭为独居状态,年轻人将这里戏称为“单身者的天堂”,这一称号背后,是无数年轻人对婚姻和生育的逃避与无奈。
其实,日本早就意识到人口危机对经济的危害了。1994年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就开始大力刺激生育,30多年来投入超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现在每年还得投3万亿日元(约1500亿人民币)。
生娃有50万日元(约2.5万元)一次性补贴;0 - 3岁孩子每年有12 - 18万日元育儿补贴;从幼儿园到初高中基本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有补贴;3孩及以上家庭上公立大学学费全免,连医科专业都包括。而且生育政策没限制,生不生、生几个全凭个人意愿,房价也不算高得离谱。
但即便如此,日本低生育的情况还是没得到实质性扭转。这是因为刺激生育比限制生育难多了,生育有很强的代际惯性,政策只能减缓下滑速度,很难逆转。生育下滑是全球性问题,有观念文化进步、家庭原子化的原因,也有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的压力。
日本的人口危机并非孤立事件,它为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解决低生育率问题,不能寄希望于简单的政策补丁,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社会变革。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人口问题上,时间就是生命。与其在政策名称上争论不休,不如真正着手解决年轻人面临的现实困境。毕竟,没有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任何经济奇迹都终将成为空中楼阁。全球各国都应从日本的人口危机中吸取教训,未雨绸缪,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